&&&&
&&&&同时,前线战事也继续一路凯歌高奏,捷报连连。
&&&&据闻,每一战李慕歌都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,一路斩杀万夫莫敌,简直犹如杀神再世。身后的将士们见自己的君主都如此勇猛,加之所获战功均能换取钱粮,个个更是跟打了鸡血一样,不要命地往前冲,杀得楚军简直苦不堪言。
&&&&刚开始,本来楚军还寄希望于“擒贼先擒王”,可战至后来别说是擒王了,只要他们一见到李慕歌,立刻就调转战旗、转战他处,从将领到士卒,无一例外。
&&&&所以,偌大的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奇怪的现象:凡是有李慕歌出没的地方,周围就会自动清场,战圈就会迅速移动。最后,方圆十里只剩他一人独孤求败。
&&&&见李慕歌做了国君之后,依旧是沙场上的战神,所到之处,片甲不留。跟在他身后的大将们眼中都燃起了五体投地的敬佩,胸中热血沸腾。然后,集体调转马头,远离战神。
&&&&并非是他们不愿追随君主横刀立马,只因君主个人战力逆天,跟在他身后只剩横刀立马摆造型了,货真价实的军功可就全都跑了。
&&&&几战下来,熹国是势不可挡,楚国则节节败退。
&&&&他们根本没料到,刚刚经历一场大战的熹国,战斗力竟然强悍依旧,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因此初春刚至,就被熹国攻到了都城之下。
&&&&而作为它的“好邻居”——越国,则是万万没料到楚国的战斗力竟然疲弱至此,这才几个月就快被人家抄了老巢?
&&&&所谓唇亡齿寒,熹国明摆着就是要统一南方,越国即使再不待见楚国,此时也再不能坐以待毙。
&&&&什么春耕祭祖、君主千秋、太子百岁…统统暂放一边。全国进入备战状态,大批援军越过边界开始向楚国进发。
&&&&一直从大年三十等到春暖花开的楚国大使,看着身后的越国大军,瞬间老泪纵横、泣不成声:主上,老臣幸不辱使命。
&&&&越国一出发,熹国这边也立刻得到消息。
&&&&军帐之中,李慕歌食指轻敲桌面,目光淡淡地扫过麾下大将,耐心地等待着大家献策献计、踊跃发言。
&&&&只是等了半天也不见一人开口。
&&&&好!既然没人愿意主动进言,他就点名发言。
&&&&“安参军,你先说。”
&&&&被点到的镇军参军,哆嗦了一下,硬着头皮走出队列,跪地行礼。
&&&&他几天出门肯定没翻黄历。
&&&&“回陛下,臣认为可分派部分军队,前往楚越边界,截击越国援军。”
&&&&“那依安参军之见,需分派多少兵力,才能击退越国数万大军?”李慕歌刻意加重了后半句的语调,明显已带上几分怒气。
&&&&他统共就带了几万的兵力,现在攻城都攻不下,还要分出去截击越国的Jing壮之师?他这是想让他找死,还是想自己找死?
&&&&这般庸才是怎么混进他的队伍中的?
&&&&“秦玉,你说。”李慕歌并没让那个安参军起身,这般胡说八道,罚跪已是最轻的惩罚。
&&&&青玉闻言心里立刻连连叫苦:主上,你不会忘了吧?我以前只是个杀手,不通兵事的。虽然上次在朝堂上有过一次惊艳全场的“军事发言”,但那可是你提前给我的腹稿,我只是照本宣科而已。
&&&&他想虽这样想,但表面上却不能表现出一丁点的怨言。该跪还是要跪,该回的话还是要回。
&&&&“回陛下,常言道‘远水救不了近火’,臣以为与其担心千里之外的隐患,不如先解决摆在眼前的问题。”
&&&&李慕歌听后点了点头,神色稍霁,对青玉道:“继续。”
&&&&青玉听到这两个字后简直就快郁闷致死。刚刚搜肠刮肚才想了这么个应对之法,他现在让他继续,他到底该怎么继续?
&&&&于是他跪在原地,陷入了长久的沉默,脸色瞬间憋得通红。
&&&&完了!紧张害羞的毛病又犯了。现在,大脑一片空白。
&&&&不过幸好,他的话给旁边的大将军彭云提了个醒。
&&&&就在这极其尴尬的时刻,彭云突然抱拳出列,跪地禀道:“回陛下,臣刚闻秦都尉的话,茅塞顿开。所谓兵贵神速,如果我军能先一步打下楚国国都,占领楚地,就算他越国援军再至也无济于事。”
&&&&李慕歌沉yin半晌,这些他不是没有想到,只是时间紧迫,他手中又没握有压倒性的兵力,所以想要将这场攻城之战,速战速决,恐非易事。除非…“彭将军所言甚是,不过可有良策?”他看着彭云的眼神带了几分倚重,希望他能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。
&&&&彭云性情稳重,既然开了这个口,他心中自是早有应对。
&&&&闻言,他立刻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