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&&&,“对了荀兄,教材的事情怎么样了?”
她今天来找荀宜安就是来问这个事情的。
学堂的规模已经确定,下面要准备的事情就是她需要Cao心的了。
学堂里的硬件设施,师资力量的准备,食宿方面的配备等等,都需要她过问到底。毕竟这样规模的学堂永宁城从未出现过,别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准备工作。
说到自己的专长,荀宜安顿时来了Jing神,霎那间忘却了向晏飞荷质问招生的事情,他自信地说道:“幸不辱命,我这几天找了一些朋友过来,共同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做了一些变动,按照晏小姐说的那样,以突出实用性为主,摒弃了作诗行文的功能。只是没有经过试用,还不确定最终的结果。”
晏飞荷听到荀宜安竟然舍得摒弃作诗行文的流程,相当惊讶,这无异于让他让改变之前的信仰。
同时她对于自己之前选择荀宜安作为天工学堂的副院长庆幸,这样的人才,埋没了就太可惜了。
“效果一定会很好的,我相信荀兄的能力。”晏飞荷真诚地说道,“不过,荀兄忙完了这件事情,飞荷还有一个不情之请,估计荀兄又得忙上一段时间了。”
事关天工学堂的事宜,除了楚冷晗,也就只有同为副院长的荀宜安可以麻烦了。晏飞荷对于这个没有一点儿不好意思,能者多劳嘛。
还好荀宜安有着这个时代读书人特有的使命感,他心中对于没能帮上晏飞荷招生工作已经很不好意思了,认为自己在其位没能谋其政,愧对天工学堂副院长的身份。
如今听到晏飞荷有任务安排,他反倒有一丝兴奋感:“晏小姐但说无妨,主要我能做到的,一定全力以赴。”
晏飞荷就是喜欢荀宜安的这种态度,当初选中他做副院长未必没有看中他这方面特质的因素。
她想着天工学堂的情况,肯定地说道:“荀兄,我们学堂不只需要招学生,还得招一批先生过来。”
“招先生?”荀宜安愣住了,他显然没有料到晏飞荷会给出这个问题出来,“天工学堂的先生晏小姐不是已经找好了吗?我听下人说顾大人去招生现场的那天,晏小姐你就把先生带到现场为百姓们做了一次现场演示。”
晏飞荷知道荀宜安误会了自己的意思,她苦笑道:“荀兄,我说的此先生非彼先生。那些教手艺的先生我是已经找好,可是荀兄制定的教材也得需要先生去教啊!更何况我那边也编订了一些其它方面的教材需要有人去教授。”
这下荀宜安更愣了,他疑惑地说道:“这个当然需要我去教了啊!晏小姐这次招了多少人?难道我一个人还忙不过来?”
“额……”晏飞荷迟疑着,不知道该不该打击荀宜安的积极性。许久,她还是从实际出发,狠心说道:“那个荀兄,咱们天工学堂这次招收的学生约有五百人。”
她小声地把总人数说了一下,生怕刺激到荀宜安。五百人,便是一个班五十人,也有十个班,一个老师哪里能忙得过来?
荀宜安倒吸一口冷气,不敢相信地看着晏飞荷问道:“五百个学生?”
晏飞荷已经见过很多人为此感到惊讶了,点点头,确认了荀宜安的询问。
荀宜安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,五百人规模的学堂已经超过了他的理解范围。
五百人什么概念?四世同堂的荀家,人口也不过二百多人而已,这在永宁城已经算是大族了。
五百人的天工学堂,相当于永宁城内荀家和孙家的规模。这样看来,晏飞荷的志向不小啊!
不过这个时候荀宜安没有心思考虑这些东西,五百人规模的学堂,他还没有见识过。对于自己编撰的教材,他下意识地担心着适不适合。
“对,五百人。我准备根据各自学习的不同和年龄的分布,先分成十个班左右。”晏飞荷把关于天工学堂教学的情况跟荀宜安解释着,“先不管每个班的分工,我的意思认字和算术都是基本的课程,十个班都要学习。荀兄你想,十个班不能只用一个先生吧。而且,我编写的算术教材也需要先对先生培训一番才能上岗。”
她的算术教材已经找了楚冷晗当了试验品,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,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几乎能掌握到大概的知识点。这还是在他整日Cao心工地建造事情的基础上。
楚冷晗的例子给了晏飞荷很大的信心,因此她才过来寻找荀宜安。她相信以荀宜安的眼光,招收过来的人,经过高强度的培训,应该能达到教那些没有任何基础孩子们的水平。
至于以后想更深入地学习,就要边教边学了。
没办法,万事开头难,先这样凑合着过,不可能一步到位的,晏飞荷心中自我安慰。
“算术教材?”荀宜安发现自己虽然身为副院长,可是对于天工学堂的了解几乎是什么都不知道。
晏飞荷早有准备,她拿出自己编的算术教材,伸手递给了荀宜安:”荀兄,你看,我把它带了过来。我们招先生的事情得抓紧提上日程,他们在教书之前,得先学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