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&&&低头看了一眼沙盘。夏荷写字的时候心根本不静,写出来的自然十分凌乱。他不由得一笑,夏荷却误会了李慕是觉得他的字丑,赶忙上了袖子,把沙子给胡乱擦了一把。
&&&&而后他仰着头,盯着李慕,满眼里仿佛是写着,你敢再笑我看看啊。
&&&&李慕只好安抚道是:“我从家里给你带笔墨纸砚和书本吧,你自小便在这沙盘上习字,但只用这个可练不出字来,不必吝啬纸张,现在纠习还来得及。”
&&&&夏荷嘀咕:“我这就是写给爹爹看的。”
&&&&倒是张十一竖着一只耳朵,听到了李慕的话,赶紧探进头来,应道:“这可麻烦姑爷了。若是有合适的字帖,更可给夏荷带些来,给他找点事做,静静心。也好让姑爷放心,不用老往这儿跑了。”
&&&&李慕有些奇怪,怎么岳丈今日,话里话外地,都好像不待见自己似的?
&&&&他假作没听出来,第二日一大早去了趟饶南镇,特地买了前朝一位大师的字帖,这位先辈字体以隽秀著称,闻说得了不少闺中女子的偏爱。而后带着新买的字帖与文房四宝,赶到了张家。
&&&&李慕来之前,兰娘刚给夏荷解开绑在腿上的布条,瞧了瞧伤口长得怎么样了。浅一点的口子都结了痂,深一点的口子还咧在那儿,兰娘瞧着心疼,见夏荷想要屈起膝盖来,忙拦住了他,嗔道:“你还想让口子再裂开么。”
&&&&夏荷只好继续苦着脸,崩直了腿,看兰娘换了块干净的白布,再给缠上。
&&&&一听说李慕来了,夏荷脸更苦了。他还记得昨儿个李慕说要给他带纸笔呢,想张十一见了这些东西,更不会叫自己偷懒了。落在纸上的东西又没法擦去,万一写错了,怕张十一又得拿小棍敲。
&&&&李慕见夏荷垂着头,不高兴的样子,知晓他不爱学习,却仍旧将沙盘挪开,将带来的用具一一摆在夏荷眼前,字帖展开着,他握着夏荷的手,从拿笔开始教起:“我这几日也正好无事,不如就教你习字吧。”李慕道是。
&&&&夏荷不情不愿,拒绝配合。
&&&&李慕原本倒是觉得自己有的是功夫跟他熬,不情愿就熬到他情愿了为止,外头还有个岳丈大人在盯着呢。没曾想,没过多久,忽然林婶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,手舞足蹈:“老爷!老爷!差役大人来报喜啦!”
&&&&
第22章 廿贰捷报
&&&&安乐村无人不知李慕今年下了考场,这科举一事可是件顶天的大事,若是考上了,那光荣的可是整个村子。自打李慕从县城里回来,整个安乐村,无论姓李不姓李,便都在等着喜讯的到来。
&&&&来送捷报之人刚入村子,便有人上来打听了。等林婶见了差使,一路奔去张家喊李慕回去,一边跑一边叫人,便有更多的人知晓,李慕考中了。
&&&&尽管县试只是科举的头一道坎,可这并不意味着过县试就是件容易的事,整个饶南镇有秀才功名的人都能数的过来。过了县试,那便意味着功名加身,从白身摇身一变成了秀才老爷了。且不提只有得了秀才功名才能进一步地考取举人,哪怕是一辈子都中不了举的秀才,在百姓心目中,也是可以依托的存在。
&&&&李慕并不敢叫人久等,忙起身,在临走之前瞧见了夏荷一脸逃过一劫的窃喜,无奈地摇摇头。
&&&&等赶回李家,那李家的院子里,早便被乡亲们给填满了。
&&&&一见秀才老爷回来了,熙熙攘攘地挤在院中的村民们便自觉让开了一条路。报喜之人以他手中那张轻飘飘的纸为名,同样被唤作捷报。李慕一拱手,道是:“辛苦捷报大人了。”
&&&&“恭喜恭喜,恭喜安乐村再出茂才。”来人颇有几分年纪,“上回你们安乐村有人中举,也是我来充的捷报。”
&&&&李慕哑然,村子里上一个得了举人功名的,正是自己的亲叔父。
&&&&李慕与他那叔父的关系颇为尴尬,然而这个中缘由却并不方便叫外人知晓。他便没有接这个茬,而是从林婶那儿拿了早便准备好的红包,双手递送过去,道:“劳烦大人跑这一趟,一点小心意,不成敬意。”
&&&&那捷报掂了掂手中的口袋,十分满意它的重量,这安乐村不愧是县里都出了名的富饶之地,他之所以记得自己许多年前来过一趟,就是因为那一次的红包特别大,这一回也不输起上次。
&&&&李慕又让道:“眼看着要到晌午了,不如请捷报大人在我家用过午饭再走。”
&&&&“不必麻烦,我这还要早些赶回去回禀县令大人,诸位请自便。”那捷报喜滋滋地抱拳让了让,将红包小心翼翼收好,就要离去。
&&&&李慕手中拿着一纸捷报,并未多瞧一眼。倒是李老太太等差役一走,便赶紧要李慕把东西呈上来,一个字一个字地,要李慕给他念上面的字。
&&&&李老太太毕竟是书院先生之女,也是识字的,只是年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