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&&&的话已说了无数,再说不出新鲜的来了。只能盼着崔季陵到了云林寺之后,日日耳听佛法,心中宁和平静下来,能早日走出夫人之死的悲痛。
&&&&&&想到这里,反倒盼着崔季陵早些去云林寺了。
&&&&&&就忙应了下来:“大都督请放心。”
&&&&&&崔季陵对他点了点头,叫侍卫进来拿行礼,自己则手捧着画卷,还有书册香囊簪子的两只匣子往屋外走。
&&&&&&马车是早就在大门外侯着了。周辉直将崔季陵送上车,悄声叮嘱陈平要好生的保护大都督,又看着马车渐渐远去,这才翻身上马回家。
&&&&&&*
&&&&&&时已深秋。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,天气越发的凉爽了下来。如姜清婉这样怕冷的人,这会儿已经开始穿起夹衣了。
&&&&&&自孟姨娘被撵离永昌伯府与后,姜天佑虽然一直歇在冯姨娘那里,但姚氏一方面有了儿子,一方面也要开始慢慢的学着掌中馈,每天都过的很繁忙,也很充实,对姜天佑这个丈夫的感情反倒慢慢的淡了下来,面上的笑容却渐渐的多了起来。人看着也自信从容了不少。
&&&&&&姜清婉看在眼中,自然也为她高兴。
&&&&&&总归还是要自己立的起来才行的。一味的如菟丝花般的依靠着男人,那怎么成呢?
&&&&&&现在她住在碧梧院里,不用每日对着姜老太太,只需早晚过去请安即可。姚氏又将她手中先前代管的中馈都接手了过去,她便日渐的闲暇了下来。
&&&&&&上辈子她不喜做女工,但在浣衣局的时候跟着孙姑姑潜心做刺绣,倒慢慢的喜欢上了这种细致的事。所以现在闲暇之时,便在屋中或是做做刺绣,或在看看书写写字,或是抚琴下棋,日子倒也清闲潇洒。
&&&&&&难得的是内心平和沉静,便觉眼前的一切都平和沉静。甚至都能倚在窗前,看院中梧桐叶落,风吹青竹。
&&&&&&不过平和沉静的日子很快的就被打破了。
&&&&&&源于薛明诚遣人送过来的一本书,以及一张帖子。
☆、第111章 提亲之事
&&&&&&薛明诚虽然没有找到《群芳志》孤本, 但还是用心的寻找到了另外一本记载花木的书。而且也算是珍本了。
&&&&&&他在家花了一日一夜仔细的研读了这本书后,就包了起来,遣人送到永昌伯府来给姜清婉。
&&&&&&同时送来的还有一张帖子,邀请姜清婉明日到卫国公府。借口还是那盆春兰。
&&&&&&郑重的下了一张这样的帖子过来, 足可见薛明诚的诚心了。
&&&&&&当下就惊动了姜天佑, 以及姜老太太等人。
&&&&&&姜老太太特意的遣桃叶将姜清婉叫到了松鹤堂来,问这件事她有什么想法。
&&&&&&姜清婉微垂着头, 端端正正的坐在椅中, 心里想着, 连老太太都已经亲自过问这件事了, 她有什么想法还重要吗?
&&&&&&只得细声细气的说道:“我都听祖母的。”
&&&&&&姜老太太听了, 面上就露出很欣慰的笑容来。
&&&&&&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,虽说上次苦杏仁的事,经由王御医之手将她救治了回来, 但还是伤了元气。即便将养了这些日子,但气色看起来依然很不好。连久站久坐都不能。现在就斜倚在大迎枕上跟姜清婉说话。
&&&&&&“卫国公我虽然没有见过, 但也听说了他现年才二十四岁, 是个难得的贵公子。你父亲见过他, 也跟我提起过, 说他生的一副好相貌, 长身玉立的。难得上次你从宫里回来, 他竟然也随同你一起过来了。后来还邀你到他家去。不过因为崔皇后薨逝的事没有去成。但人家现在还这样诚心的下了一张帖子来, 足见在他心里你的不一般了。你是个好孩子, 肯听话, 那再好也没有。既如此,明儿你便去卫国公府赴这个约罢。”
&&&&&&这张帖子虽然是薛明诚下给她的,但姜清婉知道,只怕这张帖子是先经过了姜天佑和姜老太太之手,然后才到了她的手中。现在姜老太太又这般说了,她还能如何呢?
&&&&&&只得应承了下来。
&&&&&&姜老太太心里实在是高兴。大孙女儿做了太子良媛,现在薛明诚又透露了这么个意思,往后还愁他们永昌伯府不兴旺?
&&&&&&一高兴,心里的话就藏不住。和善的对姜清婉点了点头,笑道:“好孩子,若你能嫁了这卫国公,你就是卫国公夫人了。这可是天大的好事。改日等我身子好一些了,我要去城外的云林寺拜菩萨许愿去。若婉姐儿当真嫁了卫国公,我就许愿心给菩萨重塑金身。”
&&&&&&姚氏坐在一旁听了,心里也很高兴。
&&&&&&放眼京城,哪里还有比薛明诚更好的夫婿人选了呢?父母皆已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