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&&&一个阿双姐姐。”
她喜滋滋纠错时打开几层油纸,见最上头放着个花脸的面具,黑色做底,两道蓝色粗眉,额间泥棕色花纹,鼻尖和两腮是亦是棕色,嘴巴涂了圈红……
有些丑。
“是昆仑奴面具。”
“昆仑奴?”夏意将面具捧在手上看了又看,默念一遍它的名字,虽然瞧着丑,可一想是阿双姐姐送的就开心得紧。
“它就叫这个名吗?”
“嗯。好巧今儿是元宵,每年元夕夜街头都有好些人戴面具赏灯的。”
夏意望着面具遐想片刻,再想想书上看的猜灯谜与看烟火,有些憧憬,还有些遗憾地叹道:“可惜若榴没有灯赏。”
“襄云有灯会么?”
“没,就算有也不能夜里去看的。”
“往后我家去了,邀你到京城你可应?”景深忽然问这个。
“京城?”她纤细指头摩挲下面具,心动不已,可是爹爹曾与她说过不会去京城的话……
“你会画画儿来给我看吗?”
她把邀请转去了别的话上,景深没得到答案,只些微失望地点点头。
这话揭过去她才放下面具,看原本面具底下的小玩意,其间显眼的是一颗陶响球跟个九连环。
可翻找了几下也没能找着想要的东西,忽地像是泄了气。
“怎么了?”
“阿双姐姐忘记给我信了……”说这话时眼圈都红了。
景深一惊:“唉,是我蠢了,收了信便存在袖兜里了。”
她这才收起委屈,拆开信看过才稍平静些,收拾东西要回屋里去。
“我帮你拿面具罢。”
夏意虽舍不得却也没多的手脚,自己兜好一包琐碎玩意往小屋去,面具留给景深拿去,不过自然不能跟进屋的,乖觉守在窗外等她开窗。
或许……也没太乖觉。
等夏意放好琐碎物件推窗时就见一张黑乎乎的花脸凑来她面前,透过两个窟窿只有一双黝黑的眸子,登时尖着嗓门叫了声。
景深退回半步,堵住耳朵笑:“一个面具怕什么,先生可还在睡。”
“谁怕了,不过一开窗就见着——”说着好脾气如夏意也哼了声,坐在榻上不再理他。
他解下面具,厚脸皮地支在窗上笑:“好了,以后再不吓你了。”
面具在夏意眼前晃了晃,她才双手抱来。
景深仍守在窗外,看她不说话,寻了话来:“那九连环可会解?若是解不开我能教你。”
“嗯。”
没脾气的始终是个没脾气的,景深叹着气笑。
“你的阿双姐姐可是在京里做丫鬟?”
一提阿双姐姐,她就更没脾气了,点点头:“百顺婶娘家有个婶子在京里做活,后来就把她也送了去。”
“几时去的?”
夏意抿了抿唇,斜看他眼:“你站着说话不累么?”
站着说话不累,可是弓着腰说话容易腰疼……
是以后来便成了她坐在屋里榻上,景深在廊下搭了把交椅坐着,两人隔着窗户说话。
景深听了好些传闻中“阿双姐姐”的事,知悉她在小姑娘心目中是哪般地位,怜惜时还有些羡慕意……
“停——”景深听至一处时眉头微微蹙起,打断她的话,“你方才说什么?”
“方才说?”她仔细回想下,“方才说我也想陪她做丫鬟呀,虽她信里说每月许多例银,可总没个人陪她……”
可阿双姐姐去的是京城,是爹爹不会去的地方,她若去了,爹爹便只有一人了。
景深因她的话语塞许久,想到认识她这许久来的事,约莫窥得些端倪来。譬如才来时她问了他好些丫鬟的话,原是打着这个主意,可……他少见地露出严肃神色:“不成,做丫鬟可不是你想的那样。”
夏意双手扶着窗台看他,这动作像极了福宝:“那是哪样?”
措辞之际,景深忽听先生卧屋传来的开门声,随后便听先生叫他去书房。
第41章 和羞默
夏先生与夫人初来若榴时, 受了李元与吴百顺两家许多关照,那时,阿双尚且不足四岁,家中还未有小弟。
夏夫人对毗邻而居的人皆是掏心掏肺的好, 对阿双这样大小的丫头更是喜欢, 尤其生了夏意后, 常给两个小丫头编歌谣听, 做糕点也不忘了阿双,去襄云时买东西也是双份的买。
偏偏这般好的夏夫人, 在生下夏意后就重病了场, 在夏意将三岁那年的春日里便去了。
阿双那年近八岁,已是记事的年纪了,因将夏夫人的好揣在心中,待夏意便像是待亲妹妹那样, 陪着小夏意长大,夏意从记事来就数与阿双顽得最好。
在夏意五岁那年吴百顺家里总算得了个儿子——百顺媳妇念叨近十年的儿子, 从那后,原本就不哪般疼爱女儿的百顺婶对阿双就更不上心了。